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非化脓性炎症,在急诊科,时常会遇到因风湿热而前来就诊的患者,了解其相关知识对于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。
风湿热好发于冬春阴雨季节,寒冷、潮湿和拥挤环境下更易诱发,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链球菌感染后,机体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,患者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,如发热、咽痛、咳嗽等,随后逐渐出现风湿热的典型表现。
心脏炎是风湿热最严重的表现之一,可出现心肌炎,表现为心悸、胸闷、胸痛,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;心内膜炎可导致心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,引起相应的心脏杂音;心包炎则可出现胸痛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关节炎也是常见症状,多累及大关节,如膝、踝、肘、腕关节等,呈游走性、对称性疼痛,关节局部可有红、肿、热、痛,但不遗留关节畸形,环形红斑表现为淡红色环状红晕,中央苍白,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,呈一过性,皮下结节则常出现在关节伸侧的皮下组织,如肘、膝、腕等关节附近,质地较硬,无压痛,还可能出现舞蹈病,表现为不自主的、无目的的快速运动,多见于儿童。
在急诊科,对于疑似风湿热的患者,详细询问病史、全面体格检查以及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尤为重要,实验室检查中,抗链球菌溶血素“O”(ASO)升高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,但需注意其特异性不强,C反应蛋白、血沉等炎症指标往往升高,心电图、心脏超声等检查有助于评估心脏受累情况。
一旦确诊风湿热,治疗上首先要控制链球菌感染,通常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,对于心脏炎患者,需根据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抗心力衰竭等治疗,关节炎患者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,患者需卧床休息,避免劳累,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。
风湿热若能早期诊断、规范治疗,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,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心脏瓣膜病等后遗症,急诊科医生应提高对风湿热的认识,及时识别并妥善处理,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发表评论
风湿热,急诊科常被忽视的隐形杀手,其症状多变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;提高认识、及时诊断与治疗是关键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