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,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,在我国,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 0.7%~0.8%,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 15 万。
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较为复杂,可能与遗传因素、孕期感染、接触有害物质等有关,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、房间隔缺损、动脉导管未闭、法洛四联症等。
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出生后会出现一些症状,如呼吸急促、喂养困难、生长发育迟缓、反复呼吸道感染等,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些异常表现,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,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,以明确诊断。
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,主要包括药物治疗、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,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,如控制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等,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将封堵器等器械送入心脏病变部位,进行封堵或修复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等优点,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开胸手术直接修复心脏病变,适用于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。
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时机非常重要,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、房间隔缺损、动脉导管未闭等,可在 1~3 岁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;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等,则需要尽早手术治疗,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,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
除了积极治疗,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家庭护理也非常重要,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,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,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,要注意孩子的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,家长还应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复查,了解孩子的心脏恢复情况。
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,但通过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,大多数患儿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,过上健康的生活,家长们要关注孩子的健康,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,应及时就医,以便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先天性心脏病,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宣传和科普,提高公众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,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发表评论
关注先天性心脏病,每一份早发现、早安心的干预都是孩子健康未来的守护。
关注先心,早诊干预;爱在行动中延续生命希望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