摔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,看似平常的一次摔倒,却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,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。
摔跤后首先要保持冷静,迅速判断自身状况,如果只是轻微擦伤,仅有皮肤表面的破损,出血量较少,可先自行进行简单处理,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,起到止血作用,按压片刻后,观察伤口情况,若出血停止,可用碘伏等消毒药水轻轻擦拭伤口周围,清除污垢,预防感染,之后用创可贴或干净的敷料覆盖伤口,定期更换,直至伤口愈合。
若摔跤后出现较严重的情况,如伤口较深、出血量大、疼痛剧烈或肢体活动受限等,应立刻呼叫急救人员,在等待过程中,尽量避免随意搬动受伤部位,以免造成二次损伤,如果怀疑有骨折,尤其要注意固定受伤肢体,可以利用身边现有的物品,如木板、树枝等,将受伤的肢体与相邻的关节固定在一起,减少骨折断端的活动,缓解疼痛,防止骨折进一步移位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神经。
对于头部受伤,更是不能掉以轻心,即使当时感觉并无大碍,也需密切观察后续症状,如果摔跤后出现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意识不清等症状,很可能是颅内损伤的表现,必须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,如头颅 CT 等,以明确是否存在颅骨骨折、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,并及时接受相应治疗。
老年人摔跤还可能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,由于老年人骨骼较为脆弱,摔跤后发生骨折的几率相对较高,常见的有髋部骨折、脊柱骨折等,一旦怀疑有此类骨折,应避免让老人站立或行走,尽量保持受伤时的体位,迅速就医,髋部骨折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会导致长期卧床,引发肺部感染、褥疮等一系列并发症,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。
摔跤后的心理调适也不容忽视,有些人在摔跤后可能会产生恐惧、焦虑等情绪,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,家人和朋友应给予关心和安慰,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,自身也要正确看待摔跤事件,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,争取早日恢复健康。
摔跤虽看似简单,但其潜在风险不可小觑,我们要学会正确应对摔跤后的各种情况,及时处理伤口,密切观察症状变化,必要时果断就医,以保障自身的身体健康。
发表评论
摔跤后立即采取冰敷、压迫伤口并抬高肢体,切记勿随意移动受伤部位以防二次伤害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