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急诊科,每天都会上演各种意想不到的紧急状况,而有一天,一场因包子引发的“急诊风云”,让我们整个科室都印象深刻。
那天中午,急诊室一如往常地忙碌,突然,急救车呼啸而至,送来一位面色苍白、捂着肚子不停呻吟的年轻男子,据陪同人员描述,男子是在吃完包子后不久就开始剧烈腹痛。
我们迅速将患者推进抢救室,一边询问病史,一边进行紧急检查,我仔细查看患者,只见他额头上布满汗珠,双手紧紧按压着腹部,表情十分痛苦,初步判断,可能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,但具体病因还需进一步排查。
护士赶忙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,准备抽血化验和输液,我一边安慰患者,一边详细询问他吃包子的具体情况,原来,他是在一家街边小店买了几个包子当作午餐,吃完没多久就感觉肚子不对劲了。
化验结果陆续出来,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,这可能意味着有炎症,但腹部的影像学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的梗阻或其他异常,正当我们感到困惑时,患者的疼痛突然加剧,身体开始出现痉挛。
我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,再次仔细询问患者吃的包子的细节,患者回忆说,包子的肉馅好像有点怪,吃的时候就感觉味道不太对,但没在意,我心中一动,怀疑可能是包子的食材不新鲜导致了食物中毒。
我们迅速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,给予患者洗胃、抗感染、补液等治疗,联系疾控部门,对剩余的包子进行采样送检,以确定中毒的原因。
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抢救,患者的症状终于有所缓解,后续的检查结果也证实了我们的猜测,包子中的肉馅受到了细菌污染,引发了急性肠胃炎。
这场因包子引发的急诊事件,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,小小的包子,看似平常,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,作为急诊科医生,我们不仅要应对各种突发疾病,还要关注患者生活中的细节,从源头找出病因,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治疗,也希望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,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,让“急诊风云”少一些,健康生活多一些。
发表评论
包子引发的急诊风云——一口美味背后的健康警钟,笑料中蕴含生活哲理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