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急诊科工作多年,见过形形色色的紧急状况,也积累了各种应对经验,一次特殊的经历,让我在寺庙大雄宝殿这个看似与急诊毫无关联的地方,也产生了深刻的急救联想。
那天,我陪同家人前往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参观,踏入大雄宝殿,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,高大的佛像、精美的壁画以及缭绕的香火,让人瞬间沉浸在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中,就在我欣赏着这独特的建筑与文化时,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些关于急救场景的念头。
大雄宝殿空间开阔,一旦发生紧急情况,如有人突然晕倒、突发疾病等,其宽敞的场地可以为急救提供一定的便利,这里没有狭窄的走廊或拥挤的病房门限制,能够相对迅速地展开救援行动,殿内的光线较为柔和,对于一些需要避免强光刺激的急救情况,如晕厥、癫痫发作等,这种环境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。
但在寺庙这样的场所,急救设备相对匮乏,不像医院,随时有齐全的担架、除颤仪、吸氧装置等,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紧急状况时,要更加灵活地利用现有的资源,如果有人晕倒,周围的信众可以迅速合力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,解开衣领,保持呼吸通畅,而不能仅仅依靠等待专业急救人员的到来。
寺庙里的人员流动性较大,不同年龄、不同身体状况的人汇聚于此,这也增加了突发疾病的可能性,老年人可能因为体力不支而摔倒,儿童可能因好奇而发生意外,作为急诊科医生,我深知在这种复杂的人员构成情况下,普及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是多么重要,如果寺庙能够定期组织一些急救培训活动,让更多的信众掌握心肺复苏、伤口包扎等基本技能,那么在关键时刻,就能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。
寺庙里的宗教氛围浓厚,当遇到紧急情况时,人们往往会在心理上产生一些特殊的反应,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过度紧张而不知所措,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宗教信仰而寻求神灵的庇佑,从而忽视了实际的急救行动,这就需要我们在急救过程中,既要安抚好患者及家属的情绪,又要引导大家正确地采取急救措施。
这次在寺庙大雄宝殿的经历,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急救工作,它提醒我们,急救知识和技能不应局限于医院的墙壁之内,而应广泛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,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,还是在宁静的寺庙,我们都有可能面临突发的紧急状况,只有人人都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,才能在关键时刻为生命保驾护航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