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急诊科的工作中,我们时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,有一种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状况,与“链球”有着紧密的联系。
这里所说的“链球”,并非体育赛事中的运动器械,而是一种医学上的特殊情况——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发的气性坏疽,因其局部可出现大量气体,形似“链球”般鼓起,故而得名,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,土壤、人和动物的肠道内都有它的身影,当人体受到开放性创伤,尤其是伤口被泥土、粪便等污染时,产气荚膜梭菌就有可能趁机侵入并大量繁殖。
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多种强大的毒素,这些毒素会迅速破坏周围组织,导致局部组织缺血、坏死,并产生大量气体,患者受伤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,且疼痛程度往往与伤口外观不成比例,随着病情进展,局部皮肤会变得苍白、紧张发亮,随后转为暗红色,最终变为紫黑色,并伴有恶臭,触摸伤口周围,可感觉到捻发音,这是气体在组织中积聚的典型表现。
如果未能及时察觉并有效治疗,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会迅速扩散,引发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,患者会出现高热、寒战、烦躁不安、神志不清等表现,严重时可导致休克,甚至危及生命。
作为急诊科医生,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,对于开放性创伤患者,要仔细询问受伤经过,认真检查伤口情况,一旦怀疑有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可能,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,要迅速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,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,敞开伤口,以利于引流,根据患者病情,及时给予大剂量的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,以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繁殖,对于已经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的患者,要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,维持生命体征稳定。
预防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至关重要,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保护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,避免受到开放性创伤,对于受伤的伤口,要及时进行清洁、消毒和包扎,并尽快就医,尤其是从事农业生产、野外作业等容易受伤的人群,更应提高防范意识。
急诊科医生在面对“链球”相关的紧急状况时,要争分夺秒,准确判断,积极治疗,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,减少并发症的发生,普及相关的预防知识,也能让更多人远离这种可怕的疾病威胁。
发表评论
警惕链球运动中的安全隐患,确保紧急状况下快速响应与处理。
警惕链球运动中的潜在风险,确保安全措施到位以应对紧急状况。
警惕链球运动中的潜在风险,确保安全措施到位以应对紧急状况。
添加新评论